首页>>国际

读懂一组组数据背后的生态之变(人民论坛)

2024-06-06 10:39:51 | 来源:
小字号

企业周转资金如何计算咨询微信【syss99168】-合规贷款,门楷低,最高30万,3-36个月,立即申请,大额低息,下款极速
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”从“天空摄影师”王汝春8年3000多张照片记录蓝天之增,到“晒晒我的‘家乡蓝’”摄影作品征集见证各地生态巨变,再到朋友圈蓝天、晚霞、彩虹越来越多地“刷屏”,大家共同的感受是,环境好了,怎么拍都好看,随手一拍就是“大片”。

  曾被认为不花三五十年是不可能改变的空气污染,在新时代以来发生了重大转变。其实,又何止是空气?6月5日,生态环境部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,正式发布《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。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为30微克/立方米,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9.4%,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%以上……一组组数据,佐证着人们对“蓝天碧水净土”的主观感受。

  我们为什么能够办到?

  环境污染,曾是发展之痛。如今的发展,向绿而行。云南要发展,也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,一边做“减法”,坚决淘汰落后产能;一边做“加法”,抓住绿色铝、硅光伏、新能源电池产业。一加一减之间,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鲜明。发展方式变了。“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”的信念,成为广泛而深刻的发展实践,绘出美丽中国新画卷。

  发展之变,背后是理念之变、制度和行动之力。每一条支流都有了管家,河长制带来“河长治”;一家家企业关停并转,在壮士断腕中,寻求脱胎换骨,换来渚清沙白;退捕上岸的打鱼人变成护鱼人,吃上生态饭,“保护好生态,日子才能过得长久”……曾经“病得不轻”的长江,重现“一江碧水向东流”美景,靠的是沿江省市经济社会发展“全面绿色转型”,靠的是群众从“靠江吃江”向“靠江护江”转变,归根结底是“思想认识发生重大转变,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”。从长江看全国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,“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”。

  2101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已遍布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,累计接待参访公众超过2.1亿人次,人们更加关心环保,生态环境素养显著提升;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500万名生态环境志愿者,生态环境保护由“要我做”转变为“我要做”;更广泛意义上,绿色消费、绿色出行、绿色建筑、绿色快递等深入人心,坚定捍卫美好环境、坚决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从“少数人努力”转向“全社会参与”。从理念共识转变为行动自觉,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、建设者、受益者,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,汇聚起“美丽中国,我是行动者”的强大合力。

  青山行不尽,绿水去何长。当前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、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,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、负重前行的关键期。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驰而不息、久久为功,定能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,让群众生态获得感成色更足。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6月06日 04 版) 【编辑:李岩】


  《 读懂一组组数据背后的生态之变(人民论坛) 》(2024-06-06 10:39:51版)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